【印度 - 不喝街邊飲品、不吃街邊食物,是常識吧? Part 1】
一跟身邊的朋友說「我會去印度!」,除了得到一句「小心呀!一個女仔你唔怕危險嗎?」,第二句常聽到的反應是「記得不要喝街邊飲品,也不要吃街邊食物!」哈,除了安全上的提醒外,其他都好像沒乖乖地遵守~
去到當地,不甘做朵溫室中的香港小花!
不喝街邊飲品,不吃街邊食物,不便秘過,不肚瀉過,哪算來過印度?!(這是什麼歪邏輯?)出發前還特地注射了甲型肝炎的疫苗,因為hepatitis A是經過不潔食物和飲品傳播⋯⋯(職業病乎?),所謂做足準備???
哈!別管了,我向來喜歡東南亞國家,酷愛當地小食,甚至連難民營的冰水都飲過⋯⋯沒事的,沒事的?沒事的!
雖然本身都算能吃辣,但印度咖哩的辣,是非一般的辣,而且還很重香料味。我很喜歡印度,但她的咖哩卻偏偏令我卻步再卻步⋯⋯
每每見到街邊非咖哩的小食,都雙眼發光!特別是薯仔類!印度的薯仔都很好吃!雖然不知道那是什麼,但有當地人光顧的,都應該吃得過~
當個旅生,就是厭棄鴨仔團式的百般限制和「保護」,去到哪裡都是吃那些早已準備到不再當地口味的東西,那還算是體驗當地飲食文化嗎?
想融入當地,就要吃當地食物!
那管代價是一星期的便秘,再換來一星期的肚瀉⋯⋯
小食方面,最喜歡吃薯仔類!既飽肚,又少伏味(比較難煮得很難食)
雖然問了好幾次小食的名堂,但有點沒語言天分的小妹,還是記不到⋯⋯
除了那包像是蟲蟲的東西有點怪怪的,其他也不錯!
1) 類似竹笙小球,放在荷葉帽子型的兜上,竹笙中間放有混有香料的薯仔,再沾上有檸檬汁的湯,酸酸甜甜的,很喜歡!但只有Kolkata的比較好吃,在Jaipur和New Delhi吃過都不太好吃,有時檸檬汁更被換上一大攤辣椒醬!
(20盧比有6-8球,好像可以更便宜,溝通不到之下,不知道到底是怎麼計算的⋯⋯)
2) 一塊葉上有一大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,只知道有薯仔,再問問在旁吃著的印度人,得到正面的評價後,叫了一客,果然好吃!!!
只是10盧比(!~HKD1.17)。
3) 用報紙包著,外型有點像蟲蟲的小食,是一大堆像是米的澱粉質類混合一起,再灑上少許不知名的湯。味道帶點鹹,像是兒時吃過的「媽咪麵」,不過我不太喜歡如此重味精的小食。
(20盧比,~HKD 2.33)
4) 正宗印度咖哩!很辣,但這個很好吃!聽聞是叫鷹嘴豆,澱少質成分很高,在其他國家比較難找到,是位在Kolkata認識的印度通湖北姐姐介紹的美食!
如此大碟的咖哩飯,只是25盧比!(~HKD 3)
吃著吃著,其實吃了很多不知名的東西⋯⋯有伏、有不伏,有些更吃過再想吃!
不過酷熱的天氣令胃口欠佳,有時候一份街邊小吃也可以當成正餐,畢竟主要是很飽肚的薯仔呢~